当前位置:首页 > 要闻

一线督查丨坚决筑起我市疫情防控纪律保障防线

发布日期:2021年01月14日
分享按钮

为积极应对疫情防控新形势、新变化,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,连日来,市纪委市监委联合市卫健委、市市场监管局、市商务局、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组成督查组,深入一线开展疫情防控督查。

此次督查以暗访为主,实行部门联合、市县联动。重点督查大型商超、农集贸市场、公共服务中心等重点场所和影院、银行、网吧等密闭式公共场所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情况;入境人员实施“14+7+7”健康管理措施,特别是落实“7天居家健康观察+7天日常健康监测”情况;进口冷链食品企业落实“四个不得”“三证一码”管理、入场查验、人员防护等“全受控、无遗漏”闭环管理措施情况等。近日,督查组共暗访各类场所1047个,抽查“14+7+7”重点人员325人,发现各类问题和薄弱环节425个。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,督查组均要求立即整改。

织密疫情“防护网” 衣食住行更安心

佩戴口罩、测量体温、出示健康码,1月8日上午10时多,在双屿客运中心现场人员的引导下,三名乘客背着行囊,有序进入车站候车。

双屿客运中心站长陈扬俊对督查组说,除采取体温测量、消毒通风等措施予以严密布防外,车站还在下客区设立了临时隔离室。一旦发现发热人员,将就地隔离,并按照常态化防控举措移交相关部门安排处理。对于一些使用老人机或因其他原因无法提供健康码的旅客,将联合驻站派出所核实个人行动轨迹,完成排查后方可进站。

“请出示您的健康码。”“体温正常,戴好口罩,进门请往这边走。”在市区洪殿农贸市场门口,一名工作人员手持体温检测仪,对进入菜场的市民进行体温测量,并提醒他们佩戴口罩。从总体检查情况来看,大家防疫意识较强,商户、买菜的市民都佩戴口罩,每个摊位都可以扫码付款,做到“零接触”买菜。但也发现,一些公共场所防控意识有所松懈。如个别银行入口无人值守,一名工作人员将口罩拉至下颌处,也没及时提醒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佩戴口罩。

用好智慧“大数据” 健康管理更精准

“请问您今天体温测量了吗?现在是在居家观察吗?”1月8日下午,瓯海区疫情防控“一办五组”成员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。社会管控组下设的数据小组,是该区疫情防控的“大脑”,以数据为“指挥棒”,建立起疫情防控的“铜墙铁壁”。

瓯海区丽岙街道、仙岩街道是著名的侨乡,如何落实好入境人员“14+7+7”健康管理措施,成为该区防疫的一大关键点。

督查人员在该区疫情防控系统的入境返浙一栏中看到,待分配、待接收、管控中人员名单、结束管控以及退回人员等名单一目了然。据介绍,系统会根据入境人员的户籍地址进行派发,街道收到信息后,从入境人员在入境点隔离期间就开始对接联系,了解在隔离期间的情况,以及对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结束后的动向进行掌握。入境人员返回温州后,开始纳入“7+7”健康监测。前7天,街道社区每日安排人员上门测量体温,并实行严格的居家观察;第8天,由街道社区安排其前往综合服务点进行核酸检测,核酸检测阴性者,“健康码”由黄码转为绿码,再继续进行7天日常健康监测,期间实行非必须不出市的要求。

随着春节的临近,入境人员还会进一步增多,该区防控办召开镇街会议,明确在对入境人员实施“14+7+7”健康管理措施的基础上,加强随访以及对发烧人员的监测等。

把牢冷链“首道关” 源头治理更关键

监管仓内食品外包装消杀和抽样核酸检测是否规范?冷链食品进入市场流通是否有详细的出仓记录?1月8日中午,督查组对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温州一仓运行情况进行探访。

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从装卸到入库查验各环节的疫情防控,是集中监管仓的一项重要任务。市市场监管局经开分局对进出物流园冷库交易者、运输车辆司机等人群严格进行体温测量、全身消毒、口罩佩戴等措施。在仓库门口,对运输车辆外部全面消毒后,凭入仓预约确认信息进入样品抽样区;在采样检测区域,由采样人员对产品外包装和产品进行核酸采样,并做好采样记录,最后转运至专用冻库规范储存。值得一提的是,进入集中监管仓的进口冷链食品经核酸检测和消毒合格,完成“浙冷链追溯码”赋码,领取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出仓证明后,进口商或货主即可在通知规定的时限内提货。

督查组对进销台账,进口冷链食品的名称、产地、数量、进口商信息等均一一进行检查,发现各环节记录详细,操作规范,符合要求。“国外新冠肺炎疫情还在蔓延,要按照规定落实落细进口食品防疫措施,织牢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安全网。”在现场,督查组成员对冷库管理人员说。

下一步,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,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将坚持把疫情防控监督保障工作作为工作重点,履职尽责,挺纪在前,督促各地各单位落实属地管理责任、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,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见效。